馬可福音第14章

殺害耶穌的陰謀( 太 26:1-5  路 22:1-2  約 11:45-53

1過兩天是逾越節,又是除酵節,祭司長和文士想法子怎麼用詭計捉拿耶穌,殺他。
2只是說:「當節的日子不可,恐怕百姓生亂。」

在伯大尼受膏( 太 26:6-13  約 12:1-8

3耶穌在伯大尼長大痲瘋的西門家裡坐席的時候,有一個女人拿著一玉瓶至貴的真哪噠香膏來,打破玉瓶,把膏澆在耶穌的頭上。

Martin Luther, translator Volks-Bilderbibel oder die ganze heilige Schrift des alten und neuen Testaments, nach der Ueberseßung Dr. Martin Luther’s (Leipzig, Germany: Baumgärtners Buchhandlung, 1853) 67(Public Domain, ClipArt ETC)

4有幾個人心中很不喜悅,說:「何用這樣枉費香膏呢?
5這香膏可以賣三十多兩銀子賙濟窮人。」他們就向那女人生氣。
6耶穌說:「由她吧!為甚麼難為她呢?她在我身上做的是一件美事。
7因為常有窮人和你們同在,要向他們行善隨時都可以;只是你們不常有我。
8她所做的,是盡她所能的;她是為我安葬的事把香膏預先澆在我身上。
9我實在告訴你們,普天之下,無論在甚麼地方傳這福音,也要述說這女人所做的,以為記念。」

猶大出賣耶穌( 太 26:14-16  路 22:3-6

10十二門徒之中,有一個加略人猶大去見祭司長,要把耶穌交給他們。
11他們聽見就歡喜,又應許給他銀子;他就尋思如何得便把耶穌交給他們。

Giotto di Bondone – Judas’ Betrayal(1304~6)Scrovegni Chapel, Padu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 (更多...)

    Anonymous – Judas being paid thirty pieces of silver, for the betrayal of Jesus.(16th century)fresco painting on the vault in the Saint Sébastien Church, in Planpinet. Clarée valley, Hautes alpes département, France.(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Share Alike 3.0 Unported license., Wikimedia Commons)

和門徒同度逾越節( 太 26:17-25  路 22:7-1321-23  約 13:21-30

12除酵節的第一天,就是宰逾越羊羔的那一天,門徒對耶穌說:「你吃逾越節的筵席要我們往哪裡去預備呢?」
13耶穌就打發兩個門徒,對他們說:「你們進城去,必有人拿著一瓶水迎面而來,你們就跟著他。

James Tissot – The Man Bearing a Pitcher (L’homme à la cruche)(1886~96)(Public Domain, Brooklyn Museum)

14他進哪家去,你們就對那家的主人說:『夫子說:客房在哪裡?我與門徒好在那裡吃逾越節的筵席。』
15他必指給你們擺設整齊的一間大樓,你們就在那裡為我們預備。」
16門徒出去,進了城,所遇見的正如耶穌所說的。他們就預備了逾越節的筵席。
17到了晚上,耶穌和十二個門徒都來了。
18他們坐席正吃的時候,耶穌說:「我實在告訴你們,你們中間有一個與我同吃的人要賣我了。」
19他們就憂愁起來,一個一個地問他說:「是我嗎?」
20耶穌對他們說:「是十二個門徒中同我蘸手在盤子裡的那個人。
21人子必要去世,正如經上指著他所寫的;但賣人子的人有禍了!那人不生在世上倒好。」

Hans Holbein – The Last Supper(c.1524~5)Kunstmuseum Basel, German(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 (更多...)

    Duccio di Buoninsegna – Last Supper(1308~11)Museo dell’Opera metropolitana del Duomo, Sien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Duccio di Buoninsegna – Maestà, Altarretabel des Sieneser Doms, Rückseite, Hauptregister mit Szenen zu Christi Passion, Szenen: Fußwaschung und das Letzte Abendmahl(1308~11)Museo dell’Opera del Duomo, Sien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設立主的晚餐( 太 26:26-30  路 22:14-20  林前 11:23-25

22他們吃的時候,耶穌拿起餅來,祝了福,就擘開,遞給他們,說:「你們拿著吃,這是我的身體」;

Dieric Bouts – The Last Supper(1464~7)St. Peter’s Church, Leuven, Belgium(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23又拿起杯來,祝謝了,遞給他們;他們都喝了。
24耶穌說:「這是我立約的血,為多人流出來的。
25我實在告訴你們,我不再喝這葡萄汁,直到我在 神的國裡喝新的那日子。」

Simon Ushakov – The Last Supper(1685)The Sergiev Posad State History and Art Museum-Preserve, Moscow region, Lavra, Sergiev Posad(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26他們唱了詩,就出來,往橄欖山去。

預言彼得不認主( 太 26:31-35  路 22:31-34  約 13:36-38

27耶穌對他們說:「你們都要跌倒了,因為經上記著說:我要擊打牧人,羊就分散了。
28但我復活以後,要在你們以先往加利利去。」
29彼得說:「眾人雖然跌倒,我總不能。」
30耶穌對他說:「我實在告訴你,就在今天夜裡,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
31彼得卻極力地說:「我就是必須和你同死,也總不能不認你。」眾門徒都是這樣說。

在客西馬尼禱告( 太 26:36-46  路 22:39-46

32他們來到一個地方,名叫客西馬尼。耶穌對門徒說:「你們坐在這裡,等我禱告。」
33於是帶著彼得、雅各、約翰同去,就驚恐起來,極其難過,
34對他們說:「我心裡甚是憂傷,幾乎要死;你們在這裡等候,警醒。」
35他就稍往前走,俯伏在地,禱告說:「倘若可行,便叫那時候過去。」
36他說:「阿爸!父啊!在你凡事都能;求你將這杯撤去。然而,不要從我的意思,只要從你的意思。」

Heinrich Hofmann – Christ in Gethsemane(1886)Riverside Church, New York, USA(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37耶穌回來,見他們睡著了,就對彼得說:「西門,你睡覺嗎?不能警醒片時嗎?
38總要警醒禱告,免得入了迷惑。你們心靈固然願意,肉體卻軟弱了。」
39耶穌又去禱告,說的話還是與先前一樣,
40又來見他們睡著了,因為他們的眼睛甚是困倦;他們也不知道怎麼回答。

Giovanni Bellini: Agony in the Garden(c.1465)National Gallery, London(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 (更多...)

    Andrea Mantegna: Agony in the Garden(Mantegna, Tours)(1459)Musée des beaux-arts de Tours, France(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41第三次來,對他們說:「現在你們仍然睡覺安歇吧(吧:或譯嗎?)!夠了,時候到了。看哪,人子被賣在罪人手裡了。
42起來!我們走吧。看哪,那賣我的人近了!」

Paul Gauguin – Christ in the Garden of Olives(1889)Norton Museum of Art, West Palm Beach, Florida, USA(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耶穌被捕( 太 26:47-56  路 22:47-53  約 18:3-12

43說話之間,忽然那十二個門徒裡的猶大來了,並有許多人帶著刀棒,從祭司長和文士並長老那裡與他同來。
44賣耶穌的人曾給他們一個暗號,說:「我與誰親嘴,誰就是他。你們把他拿住,牢牢靠靠地帶去。」
45猶大來了,隨即到耶穌跟前,說:「拉比」,便與他親嘴。

Wilhelm Marstrand – Kiss of Judas(1830~73)Nivaagaard Museum, Nivå, Denmark(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46他們就下手拿住他。
47旁邊站著的人,有一個拔出刀來,將大祭司的僕人砍了一刀,削掉了他一個耳朵。
48耶穌對他們說:「你們帶著刀棒出來拿我,如同拿強盜嗎?
49我天天教訓人,同你們在殿裡,你們並沒有拿我。但這事成就,為要應驗經上的話。」
50門徒都離開他,逃走了。

Giotto di Bondone – Kiss of Judas(1304~6)Scrovegni Chapel, Padu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 (更多...)

    Duccio di Buoninsegna – Maestà (1308~11)Museo dell’Opera metropolitana del Duomo, Sien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逃走的少年人

51有一個少年人,赤身披著一塊麻布,跟隨耶穌,眾人就捉拿他。
52他卻丟了麻布,赤身逃走了。

Antonio da Correggio – The Betrayal of Christ, with a soldier in pursuit of Mark the Evangelist(c.1522)Galleria nazionale di Parm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耶穌在公會裏受審( 太 26:57-68  路 22:54-5563-71  約 18:13-1419-24

53他們把耶穌帶到大祭司那裡,又有眾祭司長和長老並文士都來和大祭司一同聚集。
54彼得遠遠地跟著耶穌,一直進入大祭司的院裡,和差役一同坐在火光裡烤火。
55祭司長和全公會尋找見證控告耶穌,要治死他,卻尋不著。
56因為有好些人作假見證告他,只是他們的見證各不相合。
57又有幾個人站起來作假見證告他,說:
58「我們聽見他說:『我要拆毀這人手所造的殿,三日內就另造一座不是人手所造的。』」
59他們就是這麼作見證,也是各不相合。
60大祭司起來站在中間,問耶穌說:「你甚麼都不回答嗎?這些人作見證告你的是甚麼呢?」
61耶穌卻不言語,一句也不回答。大祭司又問他說:「你是那當稱頌者的兒子基督不是?」
62耶穌說:「我是。你們必看見人子坐在那權能者的右邊,駕著天上的雲降臨。」

Anonymous – Trinity, St. Joseph’s Church, Bay City, Michigan, USA(Public Domain, Marysrosaries)

63大祭司就撕開衣服,說:「我們何必再用見證人呢?
64你們已經聽見他這僭妄的話了。你們的意見如何?」他們都定他該死的罪。

Duccio di Buoninsegna – Christ Before Caiaphas(1308~11)Museo dell’Opera metropolitana del Duomo, Siena, Italy(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 (更多...)

    José Luiz – Capella dei Scrovegni – Padua(2016)(© José Luiz Bernardes Ribeiro / CC BY-SA 4.0, Wikimedia Commons)

65就有人吐唾沫在他臉上,又蒙著他的臉,用拳頭打他,對他說:「你說預言吧!」差役接過他來,用手掌打他。

彼得三次不認主( 太 26:69-75  路 22:56-62  約 18:15-1825-27

66彼得在下邊院子裡;來了大祭司的一個使女,
67見彼得烤火,就看著他,說:「你素來也是同拿撒勒人耶穌一夥的。」
68彼得卻不承認,說:「我不知道,也不明白你說的是甚麼。」於是出來,到了前院,雞就叫了。

Duccio di Buoninsegna – Peter’s denial(1308~11)(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69那使女看見他,又對旁邊站著的人說:「這也是他們一黨的。」
70彼得又不承認。過了不多的時候,旁邊站著的人又對彼得說:「你真是他們一黨的!因為你是加利利人。」
71彼得就發咒起誓地說:「我不認得你們說的這個人。」

Caravaggio: The Denial of Saint Peter(c.1610)Metropolitan Museum of Art(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72立時雞叫了第二遍。彼得想起耶穌對他所說的話:「雞叫兩遍以先,你要三次不認我。」思想起來,就哭了。

Sanctuaire Notre-Dame des Fontaines, La Brigue – nef, mur latéral sud, registre inférieur – – Cycle de la Passion du Christ : Reniement de saint Pierre (10/25) – – Vue d’ensemble(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

Francisco José de Goya – The Repentant St. Peter(c.1820~4)
The Phillips Collection, Washington, D.C., USA(Public Domain, Wikimedia Commons)